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4109|回復: 32

膽穩壓 + SEPP 前級落殼

[複製鏈接]
發表於 3-11-2012 17:11: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眼看各師兄成功組裝落殼,真是十分羨慕.
不能再繼續偷懶下去了, 馬上登出開工.
 樓主| 發表於 31-12-2012 17:49:45 | 顯示全部樓層
終於成功組裝"落殼", 做了一些基本調整後,
得出下面數據:
由于是菜鳥, 得到這些數據也不太明白是好是壞,
如何改進, 那裡需要摩改? 希望亞Sir及各師兄指教.
(千萬不要建議當垃圾掉棄! 畢竟心血一場
40_R.jpg

100_R.jpg

1K_R.jpg

15K_R.jpg

25K_R.jpg

30K_R.jpg

100K_R.jpg

300K_R.jpg

400_R.jpg

Noise_1K_s.jpg
Noise_400_s.jpg
發表於 31-12-2012 19:09:48 | 顯示全部樓層
tasman 發表於 31-12-2012 17:55
發錯貼! 正確位置在

[設計新穎的 "OTL" 電子管前置兼耳放  ...23456..13]

"tasman"師兄,睇來你的前置係無問題。綜合四點意見:
一、有這個測試訊號波型的報告,已經屬非常理想了,你不仿測試其它的前置器材作一比較。
二、Audio的常規測試都應以20~20khz範圍做標準,遠離此範圍的測試,都屬僅供參考,意義就不那麼大了。
三、方波測試亦是一種從側面看的一種參考吧了,有說方波太靚(又直又起角),D聲就唔會好得到那裡,最重要的還是要聽聲,耳仔收貨。
四、雜訊或嘈聲就有多種因素引致,測試時要以零訊號時volume全開和全關時,在輸出端量度到的嘈聲電壓為?mV的數據來衡量。
部機特性唔錯,可放心使用

 樓主| 發表於 31-12-2012 22:20:46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范Sir指導, 現在可以放心執靚個殼,
回家試音了.

*註: 部機特性當然唔錯, 因為是范Sir的
     "OTL" 電子管前置兼耳放班的設計.
     我問的是手工如何? 有否因此變壞.
     希望沒有令范Sir及潘Sir蒙羞

試完音後再貼圖討教, 先謝了.
 樓主| 發表於 19-1-2013 16:28:38 | 顯示全部樓層
終於開聲啦, 音質良好(自我感覺)
可惜當耳朵貼近喇叭時有交流聲.
(已經苦戰兩星期, 耐力決心都磨滅了.)

各位師兄可有任何建議?
757-1021-1jpg.jpg
757-0969-1.jpg
 樓主| 發表於 21-1-2013 21:47:21 | 顯示全部樓層
做了這前級才知道自已對 HiFi DIY智識 只有兩樣東西不懂.

"這個"東西不懂. "那個"東西也不懂. 卻自以為是.
結果做了個怪胎.

悶了幾天後決定從新發揮 DIY 精神,


重反災難現場-(事後檢討)

首宗罪: 唔係造 HIFI, 整左個暖爐.

罪証:        以為改左直流穩壓燈絲供電會有減嘈效果,
        結果是..  無計算穩壓IC的散熱要求,
        開機不足20分鐘, 散熱片已經可以煎蛋.
        (自覺是蠢蛋一隻, 應該中個頭落去煎)

救亡:         在散熱片上加紅銅片(見圖), 可惜只有輕微改善,
        下一步再嘗試把紅銅片加大並把熱力引導至底蓋.
        希望可解決問題.  喃无呵尼陀佛.......

                                        待續
發表於 22-1-2013 13:02: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VR2XQA 於 23-1-2013 09:09 編輯
tasman 發表於 21-1-2013 21:47
做了這前級才知道自已對 HiFi DIY智識 只有兩樣東西不懂.

"這個"東西不懂. "那個"東西也不懂. 卻自以為是 ...



tasman,

如果你之前沒太多裝殼機經驗的話,從你上載的照片來看,以業餘 DIY 來說,算是不俗了,今次遇上難題,絕非壞事,可從中學習到更多,例如怎樣查找問題的根源,並非一朝一夕的功夫,碰釘、失敗,以致成功,甚或從頭再來,都是一個重要過程,時間與金錢當然少不了,更先決者是 閣下之興趣所在。

還得要提各位的是,搞個靚機殼,是表面功夫,還要懂得運用原理,實現在 DIY 工作上,這是關鍵所在,要替別人的 DIY 查找問題則更難,特別是只憑網上貼圖來判斷。

由於之前參加這個 DIY 前級班的人數衆多,可否告知,你是参加那一屆的同學?好使我回憶一下你的程度,以便嘗試向你作些支援。

 樓主| 發表於 23-1-2013 14:06:32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潘Sir留言

我的確沒有太多裝殼經驗, 之前自學造了一部6L6 PP
在中無上完原理課後這個SEPP-OTL電子管前級是另一部.

這前級打從設計排位開始, 碰釘/失敗/從頭再來 都司空見慣,
攪到睪酮上升, 現在不僅只為興趣所在, 更加上了戰意鬥心.
於是決意披甲上陣, Cutter他錶在手, 遇神殺神, 遇鬼殺鬼,
一路厮殺過去(落殼), 結果仍然災難收場.(高溫,有嘈音)

冷靜了一陣子, 回想潘Sir及范Sir原理堂上經常提及到的原理
原理, 原理, 原理... 還是原理! 猛醒原來已經迷失在戰陣中.
于是收拾心情, 從另一角度思考, 開始嘗試用"重返災難現場"
的方法分析事故. 雖然自知智識短淺, 做這分析有些貽笑大家,
不過知恥近乎勇. 錯就要認, 打就企定. 各位師兄, 來吧!

現在又收到潘Sir的留言: "要懂得運用原理".
這不正是我的問題所在嗎? 唔......

p.s.
我是 第一屆電子管前級電源製作班
及   第二屆SEPP-OTL電子管前級擴音機製作班
的學員, 程度不怎麼樣, 滿頭白髮挺著個大肚腩.
附圖是我當時未落殼的臨時拼湊測試版.

臨時測試版

臨時測試版
發表於 23-1-2013 18:01:37 | 顯示全部樓層
tasman 發表於 23-1-2013 14:06
多謝潘Sir留言

我的確沒有太多裝殼經驗, 之前自學造了一部6L6 PP


收到了,如方便,請上多些圖片作參考,包括機頂部份,另看見機內有座但沒插上管子,是怎樣的?


 樓主| 發表於 24-1-2013 14:24:19 | 顯示全部樓層
試音時發現有錯失, 忙於檢討修正, 並未有拍下外形,
搶救後定當補上外形貼圖.
[而製作過程則有做圖片記錄,貼上一些過程圖片供大家參考.

未接線未落殼(近端面板)

未接線未落殼(近端面板)

未接線未落殼(近端機背)

未接線未落殼(近端機背)

接線圖

接線圖

機殼及排位設計圖

機殼及排位設計圖

機殼開吼

機殼開吼

機殼冷風入口(機底)

機殼冷風入口(機底)

面板1

面板1

面板2

面板2

牛及Choke

牛及Choke

燈絲穩壓

燈絲穩壓

機內的管座是開機程序指示燈及UV錶兩用貓眼管管座.
這管座已引線至機頂另一管座(見貼圖), 機內管座保留
是方便編程用的.

貓眼管升壓板

貓眼管升壓板

牛及Choke

牛及Choke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存檔|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網站

GMT+8, 20-4-2025 23:45 , Processed in 0.04295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本討論區基於 Discuz! X3.5

版權所有 © 2001-2025 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權利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