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樓主: VR2QC

懷舊歌曲之欣賞

[複製鏈接]
發表於 5-8-2009 21:25: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VR2XQA 於 20-8-2009 05:08 PM 編輯

10# VR2QC

QC兄,

唔好意思,沒有印象,只隱約記得在 "紅色娘子軍" 中有一句歌詞是 : 紅荔枝,送紅色娘子軍
 樓主| 發表於 6-8-2009 00:19:07 | 顯示全部樓層
1953 年東北電影製片廠黑白攝製《草原上的人們》插曲《敖包相會》


1952 年,根據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同名小說改編,《科爾沁草原的人們》改編的電影劇本《草原上的人們》,在東北電影製片廠開拍,而歌曲《敖包相會》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
影片編劇之一瑪拉沁夫將歌詞寫好後,交給了另一位編劇海默修飾。
著名的達斡爾族作曲家通福,根據海拉爾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創作而成。

1953 年電影上映,《敖包相會》 也隨之飄向了蒙古族以外的五湖四海。


敖包相會.gif


敖包相會.jpg    敖包.jpg
敖包又叫鄂博,蒙語“堆子”的意思,敖包最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標誌,後來演變成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與漢族的土地廟大概差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則用柳條堆成。牧民們每年在六七月間祭敖包,儀式結束後,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姑娘和小伙子則借此機會躲進草叢裡,談情說愛,互訴衷情,這就是敖包相會。




《草原牧歌》


攤開四肢,仰天躺在廣寬無際的草原上,你會想起《草原上的人們》,音樂優美流暢,讓你即使不能奮身而去回歸大自然,也能夠神遊忘形,享受草原的綠色無邊、空氣清甜。當嘹亮原始的歌聲在耳邊迴響,靈魂仿佛在遼闊的草原上四處飄蕩,又仿佛來到了那片清澈的藍天下,看到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聽到一曲曲優美的情歌。啊!那是怎樣一個天堂般的地方!
aa.gif
 樓主| 發表於 8-8-2009 00:12:19 | 顯示全部樓層
2008 年 8 月 8 日晚上 8 時 6 分,中國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的第 29 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9 歲的小女孩林妙可,身穿紅色紗裙出現在畫面中, 7 歲小女孩楊沛宜,用純真聖潔的嗓音,領唱《歌唱祖國》,隨後,代表 56 個民族的少年起舞、五星紅旗升起。

《歌唱祖國》2008奧運會現場版(楊沛宜版)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越過高山,越過平原,跨過奔騰的黃河長江;
寬廣美麗的土地,是我們可愛的家鄉。
我們愛和平,我們愛家鄉,我們團結友愛堅強如鋼。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此走向繁榮富強!






1964 年,為了慶祝建國 15 周年,大型文藝活動當然是少不了,以周恩來為首總策劃、總導演,籌備了第一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當時可以說是薈萃了國內頂尖的作曲家、音樂家、歌唱家、舞蹈家、藝術家、編導等等,參加演出的人員達 3,000 人之多,還有數百名學生和工人業餘合唱團。 1964 年 10 月 2 日晚,在首都人民大會堂隆重首演。歌曲大多高亢嘹亮,充滿激情,而振奮人心的《歌唱祖國》就是在這裡風靡全國。





王莘.jpg
詞、曲作者:王莘(1918 年  —  2007 年,終年 89 歲)原名王莘耕,江蘇省無錫縣蕩口鎮人,自幼受到民間音樂的薰陶,酷愛音樂,並學會吹笛子和拉二胡。父母想把他培養成作曲家,但家裡窮得連中學都供他不起,1932 年,14 歲的王莘來到上海,在先施百貨公司當一名學徒。七七事變後,他奔赴延安,在“魯迅文藝學院”成為冼星海的得意門生。
1950 年 9 月 15 日,第一個國慶日前夕,創作了歌詞與曲譜。

《歌唱祖國》有多個版本,曲調基本上一致,歌詞有些不同。
1950 年 9 月原版
1965 年《東方紅》合唱版
1968 年文革版《歌唱社會主義祖國》
標準版(目前主要的版本)
2006 年段麗陽童聲版(新兒歌系列)
2008 奧運會現場版(楊沛宜版)




段麗陽.jpg
段麗陽



林妙可和楊沛宜合影.jpg
楊沛宜和林妙可合影
 樓主| 發表於 14-8-2009 00:33:46 | 顯示全部樓層
1964 年,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南泥灣》演唱者:郭蘭英





郭蘭英.jpg    郭蘭英a.jpg
郭蘭英 1929 年 12 月出生於山西平遙縣,她 6 歲開始學唱山西中路梆子, 7 歲在山西太原開化寺戲園初次登台,11 歲隨戲班到太原市演出,她先後演出過 100 多部傳統戲,扮演角色唱演俱佳,享譽劇壇。

郭蘭英嗓音甜美,音域寬闊,吐字清晰,行腔富於韻味,具有濃郁的中國民族歌唱特色。由於她少年時受過戲曲演員的嚴格訓練,藝術功底很深,她的演唱兼蓄神、情、形、聲、腔、字六藝之美。

1963 年郭蘭英舉辦獨唱音樂會,開創民族聲樂個人演唱會的先例。
發表於 14-8-2009 16:3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學校看...己存腦海深處30多年..现在还聽這激歌.....回味 着
 樓主| 發表於 20-8-2009 13:28:1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VR2QC 於 12-2-2013 00:10 編輯

1987 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血染的風采》原唱:徐良  王虹


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徐良,是歌唱家李雙江和徐良當時的妻子陳燕





血染的風采.jpg

徐良.jpg

徐良,北京人。

1985 年,他當時還是西安音樂學院 4 年級學生,徐良主動要求入伍,成為一名軍人,那時他只有 24 歲。那個年代,大學生在任何單位都是香餑餑的,部隊團部想讓徐良留下,他不幹。他說“我來當兵就是要到前線的,真正打過仗,我這兵才不算白當不是?要不然我參軍就為穿這身軍裝晃蕩麼?”部隊最後同意他上前線, 3 個月艱苦的訓練過後,在他的強烈要求下,他被派遣到了一個最前沿的陣地。

1986 年,老山前線戰火連天, 5 月 2 日晚,越南軍隊偷襲徐良所在陣地的下方哨位,徐良和幾個戰士奉命前去支援,正在向下方移動時,敵軍開始了對上方哨位的偷襲。徐良和戰友們分析,敵軍的真正目的很可能是襲擊上方哨位,佯攻下方只是為了吸引注意力,徐良臥倒在一道土坡後面,對於下方的三道黑影就是開了 3 槍, 3 名越軍全部倒下,年輕的徐良高興得太早了,他以為越軍已被全部擊斃,站了起來。越軍的槍響了,徐良倒在土坡上,子彈射中的是左腿,沒有打中骨頭,卻射斷了股動脈。他迅速昏厥,醒來後,徐良躺在醫院裡。事後得知,他那 3 槍擊斃一敵,擊傷一敵,負傷的敵兵被戰友擊斃。整個戰鬥我軍只有他一人受傷。而他之所以能躺在醫院裡,是戰友們輪番抬著,才能穿過封鎖線。兩個半月之內,他接受了 9 次手術,前後共用 26,000 毫升血,“血管裡都是戰友的血”徐良當年的自述說。此後,徐良成了一名再也不能上戰場的軍人。

陳哲作詞、蘇越作曲的軍人歌曲《血染的風采》, 1987 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由一等功臣徐良首唱,瞬間轟動全國,那個時刻給人的感覺,好像螢屏內外所有的情感都為他凝固了。

原唱者徐良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戰鬥英雄,這首歌曲被認為是為紀念 1979 年爆發的中越邊境戰爭,在戰場上犧牲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而作的歌。
 樓主| 發表於 27-8-2009 14:35:2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VR2QC 於 15-2-2010 05:51 PM 編輯

1935 年上海電通影片公司拍攝黑白電影《風雲兒女》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
田漢作詞   聶耳作曲







這部影片描寫了三十年代初期,以詩人辛白華(袁牧之飾演)為代表的中國知識份子,為拯救國家,投筆從戎,奔赴抗日前線,英勇殺敵的故事。內裡有一首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它很快就成為中國最著名的抗戰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初期把它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後期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並已寫入憲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1931 年,“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寇侵佔東北後又把鐵蹄伸向華北,若不奮起抗日,人們遲早淪為亡國奴。田漢、聶耳等一群愛國的文藝工作者,在上海參加了如火如荼的抗戰鬥爭,他們創作拍攝了一大批反映時代潮流的優秀作品。



風雲兒女.jpg
1934 年田漢與夏衍創作了《鳳凰的再生》的文學劇本,後期改為影片劇本《風雲兒女》,他們認為,一定要把《風雲兒女》的電影拍好,把影片的主題歌寫得激動人心,能喚起民眾奮起抗戰。 1935 年 2 月,田漢在上海被捕入獄(後期保釋出獄,被軟禁于南京),在被捕入獄前、後期間,寫下主題歌歌詞。

夏衍拿到田漢留下的歌詞,聶耳主動提出:把譜曲的任務交給他,他帶著滿腔激憤,只用兩天時間便譜寫了初稿,隨即因躲避追捕,決定出國擬經日本前往蘇聯留學,在日本期間,他一方面受到友好人仕的熱情接待,一方面也看到軍國主義分子,大肆鼓噪“擴大在支那利益”,並磨刀霍霍。聶耳由此更激發了創作靈感,迅速將曲譜定稿寄回上海,其旋律更加高昂雄壯。




義勇軍進行曲.jpg
《義勇軍進行曲》曲譜寄回上海之後,由賀綠汀請當時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擔任樂隊指揮的蘇聯作曲家阿龍•阿甫夏洛莫夫配樂。

1935 年 5 月 24 日,電影《風雲兒女》在上海首映,這首高亢激昂的雄渾壯闊的進行曲,迅速傳遍祖國大地。歌聲中,中華民族的風雲兒女們,為了民族的新生和祖國的解放,前赴後繼、勇往直前,穿過歷史的風風雨雨,將這首歌從昨天一直唱到今天。

1935 年《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就因其奮進的詞文和優美的曲調,迅速傳遍祖國大地並遠播海外。抗日戰爭期間,美國黑人歌王保羅•羅伯遜在紐約聽到《義勇軍進行曲》後,非常喜愛,不僅用英語四處演唱,還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普希金誕辰 150 周年大會上用漢語演唱,並用漢語灌制了唱片,取名《起來!》。



美國黑人歌王保羅•羅伯遜 Paul  Robeson 漢語唱《義勇軍進行曲》按這裡

《風雲兒女》更多資料按這裡

《義勇軍進行曲》更多資料按這裡

國旗、國歌確定始末按這裡




田漢.jpg
田漢(原名壽昌 1898 年 - 1968 年)湖南長沙人,田漢一生從事於文藝事業,創作話劇、歌劇 60 餘部,電影劇本 20 餘部,戲曲劇本 24 部,歌詞和新舊體詩歌近 2,000 首,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
田漢更多資料按這裡




聶耳_8分.jpg
聶耳(原名聶守信 1912 年 - 1935 年)是雲南玉溪人,出生于昆明,中國音樂家。聶耳經常與田漢合作,一生共創作 37 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所寫的。 1935 年 7 月 17 日,在日本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逝世,年僅 23 歲,年輕的聶耳就死在異國他鄉。
聶耳更多資料按這裡


中央電視台特備節目—人民英模—人民音樂家—聶耳
 樓主| 發表於 5-9-2009 00:55:0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VR2QC 於 11-2-2013 23:33 編輯

琵琶、古箏二重奏《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a.jpg 1998 年中央民族樂團 赴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春江花月夜》按這裡
 樓主| 發表於 13-9-2009 22:34: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VR2QC 於 6-6-2010 12:15 AM 編輯

舊版紅線女經典粵曲《昭君出塞》(no video)





王昭君a.jpg    王昭君b.jpg
王昭君,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姓王,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公元前 52 年生,卒於何年,史書沒有記載。)
漢元帝后宮佳麗,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求美人為閼氏,漢元帝以昭君和親。昭君戎服乘馬,提琵琶出塞。

漢元帝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
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入匈奴,號寧胡閼氏。






昭君出塞c.jpg 昭君出塞d.jpg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由來,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不同人的雅稱。
“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落雁”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了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面。

後來“落雁”也就成為王昭君的雅稱了。





妝台秋思_1.jpg 唐俊喬笛子演奏《妝台秋思》按這裡
 樓主| 發表於 19-9-2009 14:34: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VR2QC 於 3-2-2010 10:33 PM 編輯

胡松華演唱後期版本《讚歌》





胡松華_1.jpg     胡松華_2.jpg
胡松華;滿族人 1932 年元月生於北京,詞曲作家、歌唱藝術家。現已退休,移居珠海。

1964 年為了慶祝國慶 15 周年,僅用五十多天就創造出了一台盛大、而振奮人心的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到現在這些歌曲還是在熱播和演唱,他(她)們激情的演藝成為永遠的經典。

從創作詞曲到演唱,胡松華一手造就了《讚歌》,而《讚歌》也幾乎成了胡松華的“代名詞”。 1995 年,第三屆中國金唱片獎頒發給《讚歌》,中國金唱片獎是國家音樂領域中最具權威性的獎項,是專家評定和群眾喜聞樂見的雙重標準的榮譽,胡松華把此次獲獎看成一種勉勵、推動。

國慶 15 周年前夕,周恩來總理指示,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偉大節日”一場裡,為加強歡慶新中國成立的喜慶節日氣氛,要添加一首男高音獨唱歌曲,最好採用蒙古族音樂風格,並且以舞伴歌。

因為當時的胡松華,剛從內蒙古草原體驗生活後返回北京,任務就交了給胡松華,那是一個“夜戰”,寫作、哼唱了一宿,天亮後就捧出了作詞、編曲的新歌完稿,並定歌名《讚歌》

接著下來歌、舞、樂、的緊張排練,幾天後,周恩來總理與陳毅元帥等在人民大會堂,通過舞台實地演出,審看《讚歌》通過了。

總理、元帥們還高興地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英雄的祖國屹立在東方,像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各民族兄弟歡聚在一堂,慶賀我們的翻身解放”。

《讚歌》獲得了蒙古族人民的認可和喜愛,多年來草原上有盛大活動的時刻,總是飄蕩著抑揚頓挫的《讚歌》




讚歌.jpg
1964 年原創版本  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第六場《讚歌》 演唱:胡松華   領舞:莫德格瑪  按這裡



百年歌聲.jpg
百年歌聲  放歌新中國《讚歌》  按這裡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存檔|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網站

GMT+8, 4-5-2024 14:09 , Processed in 0.04299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本討論區基於 Discuz! X3.5

版權所有 © 2001-2024 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權利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