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15862|回復: 19

序曲、古曲、進行曲之欣賞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8-8-2009 00:45: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VR2QC 於 11-2-2013 23:00 編輯

民族樂器大合奏《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jpg    金蛇狂舞a.jpg
1934 年,聶耳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易名《金蛇狂舞》,並且親自指揮灌製成唱片。樂曲採用循環體結構,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後被改編成琵琶獨奏曲,殷飆改編為吉它曲。

《倒八板》是廣泛流行於全國的民間器樂曲《老六板》的變體,它將後者的尾部變化發展,作為樂曲的開始,故俗稱《倒八板》。樂曲是三段體結構,旋律始終具有鮮明的節奏特點。

第一段:樂曲一開始,就以明亮上揚的音調不斷地呈現出歡樂、昂揚、奔放的情緒,讓人耳目一新。

第二段:由兩小節打擊樂器音響引出的更加熱情昂揚而且流暢明快的旋律,令人感到充滿生機而富有生命之活力。

第三段:作者巧妙地借鑒了民間鑼鼓點中“螺絲結頂”的結構形式。上下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速度逐漸加快,加之鑼、鼓、鈸、木魚等打擊樂器的節奏烘托,使情緒逐層高漲,直至歡騰紅火的頂點,生動地再現了民間喜慶時巨龍舞動、鑼鼓喧天的歡樂場面,洋溢出鮮明的民族性格特色和生活氣息。

全曲以激越的鑼鼓伴奏,更渲染了熱烈歡騰、昂揚激奮的氣氛。

2008 年第 29 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中,在運動員入場時反復演奏《金蛇狂舞》作為背景音樂,有力烘托了北京奧運會,作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的歡騰氣氛和濃郁的中國特色。
發表於 1-9-2009 09:40:30 | 顯示全部樓層
~~~好好聽呀大大師兄~~~
~~~我鍾意古樂, 尤以古箏或二胡獨奏的樂曲
 樓主| 發表於 2-9-2009 15:40:17 | 顯示全部樓層
~~~好好聽呀大大師兄~~~
~~~我鍾意古樂, 尤以古箏或二胡獨奏的樂曲
小玲 發表於 1-9-2009 09:40 AM


1998 年中央民族樂團  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陳後主(陳叔寶)所創。隋煬帝、溫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最為出名的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長篇歌行,採用的是樂府舊題,但作者已賦予了它全新的內容。



張若虛.jpg
張若虛(約660年-720年)在詩中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而在明淨的詩境中,又融入了一層淡淡的憂傷。詩人將真切的生命體驗,融入美的形象,詩情與畫意相結合,表明唐詩意境的創造,已進入爐火純青的階段。





春江花月夜.jpg    春江花月夜a.jpg
在我們歷代留傳下來的古典樂曲中,有許多是用古琴及琵琶彈奏的,古琴曲及琵琶曲也因此可以說是,蘊含了許多中國古典音樂的精華。這些作品不僅為我們展現了,當時藝術家們的宇宙觀,並且在音樂形式本身,也呈現出相當獨特的、高境界的美。時至今日聽起來都還是讓我們回味不已,深受感動。



春江花月夜f.jpg
這首樂曲清麗秀雅,音樂色彩明亮。一開始琵琶的同音,反覆且逐漸加快的滾奏,就像是遠方傳來的鼓聲一樣,為寧靜美好的夜晚拉開了序幕,而後優美如詩的旋律,不僅極富朗朗上口的歌唱性,同時還推展出一片遼闊無垠的空間感。

那種潔淨、透明,柔和又富有神秘感的音樂線條,真的能把我們帶入一個晶瑩如琉璃的世界。

當代有許多編曲家,編寫成為管絃樂,或各式各樣的民樂合奏的版本。著名音樂家彭修文,改編為民族管弦樂曲,並因此廣為流傳。

2008 年第 29 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之“禮樂”部分,表演者以昆曲吟唱方式唱出《春江花月夜》,首兩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發表於 3-9-2009 10:14:00 | 顯示全部樓層
1998 年中央民族樂團  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春江花月夜》
Lykgg5phVJE
《春江花月夜》原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陳後主(陳叔寶)所創。隋煬帝、溫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最為出名的是唐代詩人 ...
VR2QC 發表於 2-9-2009 03:40 PM

~~~由於我是學古箏的, 所以這一曲曾用古箏彈奏, 而最熟悉這一段曲是來自粵劇的名曲劍合釵圓~~~
~~~送上張若虛先生之春江花月夜詩全文~~~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光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矣,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帘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復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燕長飛光不渡,  魚龍潛躍水成紋
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樓主| 發表於 3-9-2009 10:37:43 | 顯示全部樓層
果然是好之人
發表於 3-9-2009 11:50:37 | 顯示全部樓層
果然是好樂之人
VR2QC 發表於 3-9-2009 10:37 AM

~~~哈哈哈哈~~~亞大大師兄, 佢地成日笑我生錯年代, 係古人嚟架
~~~如果唔係見我識行識走識笑, 仲以為我係(響)古墓度(蘭)出嚟架
發表於 3-9-2009 12:51:07 | 顯示全部樓層
在我們歷代留傳下來的古典樂曲中,有許多是用古琴及琵琶彈奏的,古琴曲及琵琶曲也因此可以說是,蘊含了許多中國古典音樂的精華。這些作品不僅為我們展現了,當時藝術家們的宇宙觀,並且在音樂形式本身,也呈現出相當獨特的、高境界的美。時至今日聽起來都還是讓我們回味不已,深受感動。
VR2QC 發表於 2-9-2009 03:40 PM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 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古琴長3尺6寸5分, 代表一年 365 天, 琴面弧形代表天, 琴底平象徵地, 為天圓地方~~~
~~~古琴最初只有五弦, 象徵金木水火土, 周文王為了悼念死去的兒子伯邑考, 增加了一弦, 後武王伐紂為了鼓勵士氣再添一弦, 所以古琴又稱作文武七弦琴七弦琴~~~
~~~古箏, 有說是由早期的七弦琴發展為十二弦, 進而十三弦, 明代增至十四五弦, 至近代的十六弦, 二十一和二十六弦, 亦有說是由瑟演變出來的,  瑟有五十弦, 古有爭瑟者將瑟分為二, 各人一半, 所謂分瑟為筝~~~
發表於 3-9-2009 21:36:06 | 顯示全部樓層
好資料~~学習中~~
 樓主| 發表於 7-9-2009 01:41: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VR2QC 於 11-2-2013 23:08 編輯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 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古琴長3尺6寸5分, 代表一年 365 天, 琴面弧形代表天, 琴底平象徵地, 為天圓地方~~~
小玲 發表於 3-9-2009 12:51 PM

古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純粹的華夏本土樂器,琴樂是中國歷史上淵源最為久遠,而又持續不斷的一種樂曲。有著 3000 年悠久歷史的古琴音樂,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表表者。

“琴、棋、書、畫”歷來被視為文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必由之徑,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淩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而居於首位。



春江花月夜c.jpg   2006 年春節聯歡晚會《春江花月夜》按這裡
 樓主| 發表於 13-9-2009 22:24: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VR2QC 於 11-2-2013 22:59 編輯

春之韻古箏音樂會 崔靜怡老師《妝台秋思》


這是一首古曲,取材於昭君出塞的故事,優美委婉,又帶有淡淡的憂傷。
《塞上曲》是最早一首琵琶傳統大套文曲之中的第四曲,後改編為簫獨奏曲、古箏曲等版本。
樂曲通過描寫王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表達了哀怨悲切之情。





王昭君a.jpg
王昭君,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姓王,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公元前 52 年生,卒於何年,史書沒有記載。)
漢元帝后宮佳麗,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漢朝,求美人為閼氏,漢元帝以昭君和親。昭君戎服乘馬,提琵琶出塞。

漢元帝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
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入匈奴,號寧胡閼氏。






王昭君b.jpg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由來,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不同人的雅稱。
“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落雁”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了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面。
後來“落雁”也就成為王昭君的雅稱了。






妝台秋思a.jpg
《塞上曲》琵琶傳統大套文曲,曲譜最早見於清代琵琶藝術大師,浙江平湖派李芳園的《琵琶譜》,是他根據江蘇無錫派華秋蘋等人,編定的《琵琶譜》中的五首情緒一致,各為六十八板的小曲綜合而成一曲,起名《塞上曲》,且偽託是王昭君所創作。
     1   宮苑思春
     2   昭君怨
     3   湘妃滴淚\r
     4   妝台秋思
     5   思漢

公元前 33 年昭君出塞,此曲描寫王昭君對故國的思念,哀怨惆悵,悽楚纏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在彈奏上強調左手的推、拉、吟、揉及擻音、帶起等技法,使旋律更顯得委婉柔美。描述此曲最貼切的一句詩莫過於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聲聲思”。

妝台秋思b.jpg    琶.jpg

琵琶本是從胡人傳入中土的樂器,王昭君攜琵琶出塞,經常彈奏的當然是胡音胡調的塞外之曲了。
李芳園用琵琶曲來附會明君的故事是非常恰當的,而把《妝台秋思》從《塞上曲》中抽出來改為簫獨奏曲,則是看中了這段曲調同樣適合於簫笛的演奏。

1929 年秋,上海大同樂會組建大樂隊,排練了《國民大樂》,共有四個樂章;
     1   大中華
     2   神州氣象
     3   統一太平
     4   錦
昭君出塞.jp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存檔|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網站

GMT+8, 29-4-2024 20:42 , Processed in 0.07032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本討論區基於 Discuz! X3.5

版權所有 © 2001-2024 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權利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