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VR2ZWP 於 7-1-2023 10:55 編輯
本文原刋載於 中無通訊第101期 ( 2023年2月版 )。
編者按:本文作者梁振聲博士為香港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專任導師,及香港天文學會天文理論組組長,曾於本會70週年會慶紀念特刊撰文介紹「超長波射電天文學簡介」。
射電天文學也叫無線電天文學。在台灣及日本也叫電波天文學。舉過小例子, 射電星亦即是無線電星。不過行內一般叫射電源頭或簡稱為射電源。另外射電源一般分為點源(point source)及展源(extended source)。
所謂射電天文學, 即是以無線電接收機接收天上星星發射到地球的無線電訊號, 然後研究其演化及物理機制的學問。另外射電天文學再可以細分為太陽射電天文學, 銀河系射電天文學及宇宙射電天文學等。在中國, 射電天文是無線電中的一個分支。
在香港, 我們所發展的射電天文觀測比較遲及規模較少, 能正式用在STEAM教學用途就要數從意大利購入小型3米射電望遠鏡。在無線電業界即稱為天線。這支3米小天線具有射電天文學中的重要特徵, 那就是靈敏度。它的靈敏度約可探測到大於200Jy , Jy全名稱作Jansky , 中文譯作央斯基, 台灣也叫楊斯基。1Jy對應各位無線電人所熟知的單位是dBm , 1Jy等於-230dBm。
我們一直從2019年調試這台3米天線, 幸運的事發生在2020年6月21日的中午至下午, 亦即那年的夏至日, 那天在本港上空出現一次89%食分的日偏蝕, 正好用這台天線去探測這次射電天文現象。為了成功收集到有用及可信的香港上空89%食分的射電數據, 我們做了好多次預演觀測, 希望屆時萬無一失, 收集到有用的數據。事實上, 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在2020年的食甚那一刻本港上空真的有小雨及天陰的壞天氣, 然而這是我們預料中, 所以最後還是成功收集到本港上空的歷史性射電日偏蝕的數據。我們團隊感到非常高興, 最後我們把所得的數據寫成論文, 並得到國際同行審批及接受,最終論文在2022年7月1日發表到羅馬尼亞國家天文學術期刊上。以下是相關學術期刊的期數。
我們的接收機是用大家所熟悉的「超外差接收機」類型, 只不過我們射電人用的是要比一般通訊用接收機的靈敏度高好多倍, 藉著天線饋源內的前置低噪聲放大器(LNA)將星星發射出來的微弱無線電訊號接收下來。正如前面所說我們會接收1毫央斯基或千分之一毫央斯基的星星訊號。
我們團隊除了測量太陽射電訊號, 亦會大量測量銀河系內的射電源或銀河系以外的強射電源。所以我們一直在香港上空測量一些射電源, 希望能做出本地上空的射電源數據庫, 好讓日後有利他人。我們用了約2年的時間, 把這些在本港上空所得的假色圖在羅馬尼亞的國際學術會議做了報告及論文,也成功一起發表在同一份天文學術期刊中。題為「香港的21厘米射電天文學」, 在這篇文章及報告中我們主要介紹香港在2006年後如何從零開始建立教學用的5台2.3及3米小天線來做教學用途及研究。兩篇論文期數連結如下:
http://www.astro.ro/~roaj/32_1/03_Solar_Eclipse.pdf
http://www.astro.ro/~roaj/32_1/04_Radio_Astronomy.pd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