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8716|回復: 10

黑膠唱片 LP

[複製鏈接]
發表於 5-4-2016 23:50: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James Tang 早前在「黑膠唱片知多少」 講坐中,介紹過他的洗碟方法,今次他特意親身示範,大家可參考一下,讚!




 樓主| 發表於 21-4-2016 00:17:45 | 顯示全部樓層

RE:黑膠唱片 LP

以下文章,來自業界微信群組

黑膠唱盤調整八大基本功

在 LP 時代,許多人終其一生聽 LP 唱片,然而,他們可能連唱頭要調整三個角度都不知道。隻知道唱頭鎖上唱頭蓋,加上適當針壓就能唱出聲音了。從「知」的角度來看,他們可說是糊裡胡涂的聽著唱片。從「不知」的角度來看,他們才是真正幸福的LP迷,因為他們從來未曾感受到調整唱頭唱臂的痛苦。

調整唱頭唱臂有什麼痛苦呢?第一:聲音不穩定。往往今天聽了好聲,明天聲音就跑掉了。至於為什麼聲音會跑掉?從來這就是無頭公案。也因為聲音不穩定,LP 時代邀請人來家裡聆樂時,往往就因為聲音跑掉而尷尬極了。第二:越調越迷糊:每一個人在調整唱頭唱臂時都想要越調越好,但往往反復調過幾次之后,聽覺越來越遲鈍,越來越迷糊,也越來越不敢確定到底哪一次聲音最好。調到后來,經常就是心神耗盡,疲勞崩潰收場。第三:變數大多。就以唱片本身來說好了,唱片彎曲不說,每個廠牌的唱片厚度還不一樣。唱片彎曲其他的調整就都白費了,因為所有的角度都會不正確。而厚薄不同也讓費心調好的垂直循軌角 V.T.A 心血泡湯,因為我們爭的也就是那零點零幾公分的差異。第四:要非常小心。為什麼非常小心是痛苦之一?當然羅,因為隻要您一不小心,昂貴的唱針就會被您弄斷。唱針一弄斷至少就要花個幾千幾萬,您不會心疼痛苦嗎?



基於這四大痛苦,所以今日 CD 盛行真是救苦救難菩薩,讓大多數人從苦海中解脫。奇怪?既然聽 LP 唱片那麼的痛苦,為什麼還有人甘之如飴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第一:聽LP唱片有成就感。調整功夫的高低直接就影響到聲音的好聽與否,功夫不夠,聲音就不好聽﹔功夫好,大家都稱贊。因此,聽 LP 唱片比聽 CD 要來得有成就感。第二:LP 是模擬的聲音。模擬聲音裡有數字聲音所無法企及的許多細節,而且音質也更自然。這也是許多人仍不放棄聽LP唱片的主要原因。

對於從 LP 時代跨到 CD 時代的 LP迷而言,調整唱頭唱臂的一些基本功夫他們皆已具備。而對於那些要從 CD 時代跨入 LP 領域的新 LP 迷而言,他們恐怕就沒有這些基本功夫。因此,我在這裡想以最簡單的方式來為這些新鮮人講述調整唱盤系統的八大基本功。有了這八大基本功之后,您再往更細微的地方去發展,很快的就會有所成就。
 樓主| 發表於 22-4-2016 00:09:21 | 顯示全部樓層

RE:黑膠唱片 LP

第一功:調唱盤、轉盤的水平
這裡所說的唱盤包括整座唱盤本身以及轉盤。尤其是轉盤,如果轉盤本身沒有水平,那就沒什麼戲好唱了。為什麼?由於它不水平,抗滑會有問題,唱片溝槽二側受力也不同。這樣一來,許多問題就會產生。

調整方法:使用水平儀。水平儀有二種,一種是圓形中間有孔的,可以套在轉軸中央。另一種是長型的,可以測較大面積的表面水平與否。最好的方法就是二種都准備,先用長型水平儀側唱盤水平與否。然后再用圓形的測轉盤水平與否。至於要如何調轉盤的水平,由於各種唱盤的懸浮系統都不一樣,因此無法在此詳述。

檢驗成果:以目視檢驗,看氣泡是否在中間就對了。
 樓主| 發表於 23-4-2016 08:41:42 | 顯示全部樓層

RE:黑膠唱片 LP

第二功:調唱頭超距(Overhang)
顧名思義,唱頭超距就是唱頭針尖與轉盤軸心之間的距離。為什麼針尖與轉盤軸心之間要有這小段距離呢?如果將唱頭拉到轉盤軸心上,針尖剛好落在轉盤軸心上不好嗎?不好!因為這樣一來,唱針在唱片上面循軌時針尖角度的「失真」會比較大。這麼說來,超距越大循軌角度的失真不就越小嗎?也不對!超距必須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唱針循軌角度的失真才會最小。因此,每一支唱臂在設計時就已決定它的有效長度(Effective Arm Length 針尖與唱臂軸心之間的直線距離)來讓循軌角度的失真達到最小。而超距的調整就是要得到最正確的唱臂有效長度。超距如果不對,最明顯的問題就是唱針越唱到唱片內圈,雜音會越大,聲音會越難聽,因為各種循軌的失真都加大了。

調整方法:通常唱臂規格上都會告訴您超距是多少。如果您有量測的工具,就可以用它來量超距。如果沒有,也可以放一支尺在轉盤軸心旁,然后將唱臂拉到尺旁,看看唱針的超距是多少。

檢測成果:目視即可。千萬不要小看超距,一定要將唱針調整到正確的超距位置上,否則,循軌失真會加大。

如果您使用正切型唱臂,那就不必調整超距,祇要將針尖定在正切線上就沒有循軌誤差了。當然,要將針尖完全准確的落住整條正切線上,還是需要花功夫調整的。

注:調整超距是調整 LP 唱盤第一個基本功,有如學武之人蹲馬步,一定要把這個動作做確實,不然后面再怎麼調整也補不回來,筆者用過兩支直切臂,光要讓唱針落在直切線也要花好大工夫,所以調整超距一定要有耐心,目前 Graham Phamtomn 唱臂是我所見過調整超距最容易的唱臂,有興趣的朋友可利用本站 「模擬尋寶圖」連結至 Graham 網站一探詳情。
 樓主| 發表於 24-4-2016 12: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RE:黑膠唱片 LP

第三功:調唱頭方位角(Azimuth)
在此要先做說明,不論您調整唱頭的什麼角度,它所關系到的就是唱針在溝槽裡接觸的情況。如果各種角度不正確,說得簡單些就是唱針循軌不對。說得仔細些就是會產生相位不正確、二聲道音量大小不對、雜音增多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會衍生出定位不清楚、音像會飄、二聲道聲音不平衡、音質不佳、音色不正確、聲音太悶或太刺耳等等諸多問題。換句話說,唱頭的各種角度如果沒調好,那幾乎就是萬惡之源。所以,我把各種唱頭角度的調整列在最前面。

調整方法:調方位角就是自己面對唱頭,將唱頭朝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扭動。有些唱臂的唱頭蓋是活動的,可以藉扭動而調整方位角。然而,有些唱臂的唱頭蓋與唱臂是一體的,此時則要從唱臂根部調整。如果遇上整支唱臂都固定不可調的(如 Rega 唱臂)怎麼辦?此時就祇好靠塞薄墊片在唱頭與唱頭蓋之間來調整了。

檢驗成果:傳統上,檢驗的工具就是耳朵。當您的耳朵聽到最美、最不尖銳刺耳、最不干澀、最有光澤、定位最明晰、音場后方與左右二側最清楚、雜音最少的聲音時,那就對了。
 樓主| 發表於 25-4-2016 08:54:19 | 顯示全部樓層

RE:黑膠唱片 LP

第四功:調水平循軌角(Lateral Tracking Anale)
將 Lateral 譯成「水平」並不恰當,說它是「補償角 Offset Angle」恐怕還來得傳神些。不過這是相對於垂直循軌角的說法。說得白話些,水平循軌角就是當您面對唱頭時,看唱頭「正不正」。如果不正的話,唱針的左緣與右緣所接觸到的唱片溝槽就會有相位差產生。

調整方法:假若您有格狀量規(Alignment Protractor),可以將唱針放在量規所定的針尖點上,然后以目視,看唱頭左右、前后的邊線是否與量規上的線條平行。如果不正,則將唱頭朝左或右轉動。請注意,前面的方位角是朝順時鐘或逆時鐘方向扭動,而水平循軌角是朝左或右轉動。假若您手上什麼量規也沒有,也可以以唱頭蓋的左、右側緣線條為基准去調。

檢驗成果:還是與方位角、超距一樣,當您聽到最美、最不尖銳剌耳、最不干澀、最有光澤、定位最明晰、音場后方與左右二側最清楚、雜音最少的聲音時,那就對了。
 樓主| 發表於 26-4-2016 15:57:16 | 顯示全部樓層

RE:黑膠唱片 LP

第五功:調垂直循軌角(Vertical Tracking Angle)
垂直循軌角就是借著調整唱臂支軸的高、低,改變唱針在唱片溝槽中的垂直角度。請您先把唱片刻片時的那支刻片針想象成鋤頭,唱片就是土地。當鋤頭往下鋤時,會產生斜向的垂直角度。而當唱針在唱片上回放時,其往下鋤的角度也要剛好與第一次鋤地時的角度相同,這樣才不會有失真。其實,不論是水平循軌角、方位角或垂直循軌角,它的道理就像鋤地般這麼簡單。

調整方法:無論唱臂軸心是怎麼鎖緊的,調整時就隻是鬆開螺絲,然后往上或往下調整「一點點」高度再鎖緊。請注意,我是說調整「一點點」。這個一點點並不是 1 公分或 0·5 公分,它應該是以 0·1 公分以下的「微距」來調整的。許多時候,我們隻是用「彈指神功」在唱臂軸心上輕彈…下而已。為什麼隻要調整這麼一點點呢?因為您在唱臂軸心上的高低調整一點點,就會是針尖在溝槽中垂直角度變化的「一大點」。以前,當唱臂軸心還是以一根螺絲鎖緊的時代,懂得精調 V.T.A. 的 LP 迷都苦於那根螺絲鎖不緊,聲音會跑。后來的唱臂改良許多,鎖不緊的問題得到有限度的改善。

調整后,我們要從唱臂側面觀察,看看當唱針停在靜止的唱片表面時,唱頭蓋頂、唱臂是否與唱片表面平行?依我的經驗,通常唱臂后面都要高一點點會比較好聽。不過,這高一點點如果不仔細看也是差不多平行的。

檢驗成果:通常,V.T.A. 太高聲音會比較刺耳,V.T.A. 太低聲音會比較沉或高頻失去光澤。到底要調到什麼地步,那真是隻有天知道與您知道了。

注:做好第一 ~ 第四項調整之后,最有趣的調整就是 VTA 了,一個系統的音色,主人對聲音的喜好走向,幾乎都由 VTA 做決定,調整 VTA 也是調整唱臂最有趣的部分,說白話一點,VTA 可以玩一輩子,隨著系統器材有了變化,甚或聆聽心境改變,都可以調整 VTA 來迎合自己的需求,當然更高段者還搭配一些抗滑與針壓的技巧,甚至阻抗匹配,不過一般影響最明顯的還是 VTA。

講完唱頭三種角度的調整,在此我還要提醒各位二個很重要的關鍵。其一是以上我所說的調整都是假設唱頭的針杆沒有左右偏斜、唱針的針尖也沒有偏斜的理想狀態。事實上,大部分的唱頭針杆與針尖都是歪歪斜斜的。其實這就是為什麼唱頭會那麼難調的原因:您以為把它調正了,事實上它是不正的。我的意思是:有時候不要隻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正」,而應該也相信耳朵所聽到的「正」。

其二是我再次強調「彈指神功」的重要性。當您調整水平循軌角、垂直循軌角、方位角到最后階段時,所能使用的就是彈指神功,因為此時用手指去扭轉的力量已經太大了,唯有彈指神功才能將球彈進洞。至於彈的力量要多大,那就看您的功力了。
 樓主| 發表於 27-4-2016 09:46:15 | 顯示全部樓層

RE:黑膠唱片 LP

第六功:調整抗滑力(Antiskating Force)
假若是正切型唱臂,由於它是從外到內正切橫走的,因此沒有內滑力的問題。如果是一般支點固定式唱臂,則由於唱臂循軌時向內的慣性關系,會產生一股往內拉的力量。因此,我們就必須在唱臂上設計一股反方向向外拉的力量,以平衡向內滑動的力量。無論抗滑力是用吊錘、磁鐵、彈簧、或固定金屬片來達成,其精度都是很差的。一般而言,廠方會建議您將抗滑調整到與針壓相同的數字標示上。這並不代表針壓的力量與抗滑的力量是相同的,它隻不過是要方便用家調整而已。如果抗滑調整得太離譜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某聲道的雜音會比較大,當然,針尖的磨損就不均勻了。

調整方法:有人會用光滑的測試唱片來調整,不過,光滑表面的唱片因為沒有溝槽,所以其摩擦力是與真正有音樂的唱片不同的。有人會看針杆偏向那一邊,而修正抗滑。最正確的方式當然是用顯微鏡觀察針尖的磨損情況,再藉此調整抗滑力。不過,那也已經是在磨損產生后的亡羊補牢了。

檢驗成果:總之,二聲道沒有特別的雜音,二聲道沒有失衡的現象,那就對了。

理論上正切唱臂不須調整抗滑力。不過,如果唱盤或轉盤沒有水平的話,也會產生側滑的力量,不可不慎。

注:筆者幾年來都是以直切臂為主要聆聽唱臂,唱盤是否水平,避震有無做足,真的影響聲音非常大。
 樓主| 發表於 28-4-2016 09:42:24 | 顯示全部樓層

RE: 黑膠唱片 LP

第七功:調整針壓(Tracking Force)
從中文字面上看,很容易誤解針壓是指唱片溝槽承受到唱針的單位面積壓力。其實,從英文上看,就清楚很多了,它應該是「循軌力」而不是針壓。不過在習慣上,我們都以針壓稱之。所謂針壓,就是唱臂到底要施加多少重量給唱頭,才能讓唱針達到它應有的循軌能力。關於這點,其實已經沒什麼爭議的了,唱頭說明書上建議多少針壓,您用多少就錯不了。唯一要注意的是高順服度(Compliance,單位為10-6cm / Dyne)的唱頭要配輕質量的唱臂﹔低順服度的唱頭要配重質量的唱臂。否則,整個唱針/唱臂的共振點會落入人耳可聽範圍內,產生音染。

調整方法:如果唱臂上附有調針壓的裝置,則依說明書指示為之。如果像有些正切型唱臂,必須以針壓器來量針壓時,則必須找到精確的針壓器來量。可是,市面上大部分的針壓器看起來都相當簡陋,令人不敢相信它的精確性。不過,似乎也沒有更好的方法來量針壓。

檢驗成果:如果針壓太輕,則可能會有雜音增多以及音像會飄的問題產生,甚至無法循軌。此外,低頻的量也會減少。反之,針壓太重的話聲音聽起來比較沒有光澤。

註:
一般針壓建議是:如果原廠給的範圍是 1.8~2.2,那就從 2.0 先開始聽聽看,也就是取中間值,不過個人的經驗是針壓絕對不可太輕,循軌與讀取都會差很多,目前已有很多優良的電子式針壓器販賣,如果真的要進入黑膠唱片的美妙世界,針壓器是不可或缺的小道具。
 樓主| 發表於 29-4-2016 08:50:57 | 顯示全部樓層

RE: 黑膠唱片 LP

第八功:唱盤避震
由於 LP 唱盤系統就是靠針尖振動而產生音樂的訊號,所以任何多餘的振動對於 LP 唱盤系統而言都是大害。對於唱盤有害的振動源來自二處,一處是聲波在空氣中的振動,另一處則是經由地上傳到唱盤的振動。空氣中的振動我們無計可施,除非是將唱盤放在另外一個房間中。而經由地上傳到唱盤的振動我們則可以用各種方法來隔離。由於振動的頻率有低有高,因此使用單一材料來避震時往往會顧此失彼。例如使用高阻尼性的軟質膠來避震時,可以有效的吸收低頻的振動。但是,對於較高頻率的振動則沒什麼效果。反之亦然。所以,「軟硬兼施」往往是避震的必要手段。例如,在地上先放厚重的石材墊,再於石材墊上放軟質吸震膠,吸震膠上才放唱盤。市面上也有些三明治結構的唱盤墊,同樣也可以吸收不同頻率的震動。不過,在LP唱盤已是黃昏夕陽的今日,要買到墊材恐怕已不容易,所以最好還是自己動手避震。

註: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唱盤制造商更清楚了解到避震對於 LP 唱盤的重要性,從這幾年出現的所謂 "超弩級" 唱盤無一不是幾乎將所有精力放在自家唱盤的避震上就可以了解,避震對 LP 唱盤有多麼重要。

八大基本功看完,我想您會認為原來調整唱頭唱臂是那麼的簡單,並沒有前輩所說的那麼難。沒錯,如果您要達到 60 分的門坎標准,以上八大基本功已經夠用了。但是,如果您想要達到 60 分甚至 90 分的境界,那恐怕就非得有過人的毅力、敏銳的耳力,以及對音樂的正確品味不可。想試試看嗎?來吧,不要遲疑。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小黑屋|存檔|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網站

GMT+8, 19-4-2024 02:56 , Processed in 0.313273 second(s), 76 queries , Gzip On.

本討論區基於 Discuz! X3.5

版權所有 © 2001-2024 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權利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